Thursday 14 August 2014

Neither angel nor beast

(原發表於 2013 年 12 月 30 日,本人 facebook)



【前言︰回顧這一年,發現學術上的道路愈精,圈子就愈窄
,再加上不斷轉換環境,在專科以外的話題上想找一個人討論便越發艱難。因此我自 2013 年年頭開始就變得在 facebook 上喋喋不休,把自己當成博客。但畢竟是 facebook ,這一年寫過的長文也就十篇左右,其中一些直接講政治的,受到關注和轉載並不意外,較意外的是最近一篇講電影的和年頭一篇講經濟學的也受到寵幸,不過那兩篇文章多少也扣連了一些時事議題。感覺比較可惜的是,有兩篇講心理學與道德的文章,我自己比較喜歡,但好像不太吸引眼球,不知道是因為寫得不好還是出於什麼偶然因素。我說的一篇是講公正世界假說;另一篇是講道德實踐,以下為重貼。】

這幾天我在想素食的問題,我毫無疑問是一個雜食者,但我也同意素食會是一個較道德的選擇,困擾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很多人跟我一樣,理性上知道食肉導致了很多殘忍的大量屠宰,卻偏偏在實踐上選擇刻意忘記那些紀錄片上的畫面呢?

我不同意某些素食者對雜食者的指責,他們覺得食肉都是殘忍而無知的,言辭間往往把雜食者當成凶惡犯來看待,這實在是對推廣素食毫無幫助。其實人無完人,即使是素食者自己,也有很多時無法作出最道德的抉擇。例如說,你上班途中看見一個小孩掉入河裡,如果你去救他,你會弄濕自己,然後你會遲到,那你會怎樣做?不用說,自己的方便跟一個生命如何能比較,當然是去救他了。那麼如果每日上班都看見幾百個小孩在河中掙扎呢?當然也是能救幾個就救幾個,生命要緊,其他事情算得上什麼。但這正正是非洲每天都上演的事情啊,為什麼我們捐錢的頻率總是很有限呢?我不會說所有不把多餘的錢全部捐出去的人都是見死不救,我們的道德義務感天生是有限的,我們也總是會找藉口不去做那些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我們經常是不理性的,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可以做的不是去譴責這些人性的弱點,而是思考如何設計更人性化的制度協助人們去實踐道德。

舉個例子來說,統計發現,在歐盟,有些國家的器官捐贈率超過九成,有些國家則低至兩三成,為什麼會如此兩極化呢?答案意外地簡單︰就是在一些國家,在填表的時候如果你同意器官捐贈,你要打一個剔,另一些國家,則是在你拒絕器官捐贈時,才要打一個剔。我們在面對器官捐贈這種重要的問題上往往不敢做決定,所以傾向不決定,維持 default 。制度的設計就可以「利用」這個人性弱點,鼓勵利他行為。

同樣道理,如果我們把捐款設定為 default ,不同意定期捐款的或決定自行捐款的,可以在稅單「不同意付義務慈善稅」一項上打個剔,這樣的設計會大大鼓勵捐款。在素食問題上,我們也有很多可能的做法鼓勵素食,除了宣傳和研發更多好味的素食選擇,價格會是一個很強大的推動因素。例如在英國,營養均衡的素食甚至比食肉要昂貴,成為了某些中產講究生活的玩意,但我們可以透過補貼,把素食的價格降低,甚至降得比食肉更低,對於普及素食習慣來說,這會比咒罵雜食者有效得多。

心理學有一個很有名的現象,叫「旁觀者效應」,Youtube 有一個片段,就是讓一個演員在倫敦 Liverpool street 掐著胸口痛苦地喊「 help me 」,發現幾十個途人路過也沒有一個人停下來慰問。正正因為街上人多,責任被分散,從眾心態讓每個人都看其他人如何行動才敢行動。但片段的結尾有第一個人介入時,周圍的所有人就陸續介入幫忙,這是很感人的場面,原來只要第一個人踏出一小步,就能幫助到所有人去踏出一大步,從眾也不一定是很壞的事。人類是有行大善的能力的,只是需要一個環境去觸發。

其實最可惡的不是人性,而是那些利用人性弱點去行不義之事的人,利用人性的盲目,去煽動歧視和仇恨的人。人性有其弱點,但也有其光輝之處,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人性,但我們可以協助人們去發揮他們光明的一面。

(圖為著名的 Milgram experiment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很多人類行為並不是出於教育背景、品德信仰或意志力,而是出於環境的強大影響力。)

後記︰寫這一篇文章的動機,不是要為個人的道德責任尋藉口開脫,也不是認為用去政治化手段可以解決眾多社會問題,只是我一直以來有一個疑問︰我們好像都假定了道德譴責是維繫社群倫理的重要手段,但道德譴責這個工作的執行,會否反過來培育出一些有害社群的性格,例如傲慢與狠毒?另外,主流的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都只關注道德判斷而不關心道德行為,但比起道德兩難,知易行難才是更常見的人類處境,為什麼我們如此缺少這方面的新思想?例如先前有小學生墮樓而校方沒有即時報警,在這些大是大非上,是什麼驅使人選擇明顯是錯的那一邊?



延伸閱讀︰

遇溺小孩的思想實驗︰Peter Singer 的簡短演講
Peter Singer: 
The Drowning Child and the Expanding Circle
測測你的道德一致性
Youtube: Bystander Effect
器官捐贈的資料

Elliot Aronson (et al.) 的教科書 Social Psycholog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