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賈選凝和《低俗喜劇》
(原發表於 2013 年 2 月 26 日,本人 facebook)
(注︰事情起於賈選凝的一篇影評獲得了政府資助的藝評獎,因其文強烈地批評電影《低俗喜劇》,引來很多本土派的不滿。事件如今已遠,但眼看近年的香港電影質素還是很參差,且只要打著「本土」旗號便能得到支持,就感到這篇文章並無完全喪失其相關性。)
未睇《低俗喜劇》,未知有關獲獎藝評是否公允,但眼下所有激烈批評都是不斷重複「本土電影」、「大陸人識d咩」之類的口號,鮮有從分析電影技巧和思想層次的角度去對有關主張進行反駁,感到又是另一樁「立場先於藝術」的例子。一如幾年前《打擋台》被四維出世狠批不夠真誠,旋即被社運界文化人攻擊。當時「本土」、「抗爭」什麼的政治正確口號也是頻繁地提起的,卻鮮有人去嘗試理解四維出世指出《打》在藝術上明顯粗淺幼稚的地方。(幸而四維出世並不是大陸人)這年頭,香港人是氣勢太弱了,任何東西打著「保衛本土」的口號,也會被視為政治充權的珍寶,萬萬動不得。這點我很體諒,但香港文化藝術界若要再媚俗化、族群自限下去,香港的藝術就只會變得更不入流。
亦不少人批評賈選凝不懂包容低俗文化,是道德塔利班,但包容低俗和包容拙劣賣弄的低俗是兩個概念,我猜想賈說的是後者,大家說的是前者。至於《低》是否真的有拙劣賣弄低俗,未看過原片的我暫不能評論,但可以在此闡釋一下兩者的差別。
如何才不算是拙劣地賣弄低俗呢?《低俗喜劇》的片名容易另人聯想另一套血腥、吸毒、雞姦、粗口滿天飛的《低俗小說》(Pulp Fiction),我認為 Pulp Fiction 就是一種可以說是形式俗但內容雅的例子。Pulp 表面上透過低俗手法惡搞電影人物來製造觀眾快感,但實際上 Pulp 顛覆了很多傳統黑道電影的英雄主義,也揭示了電影的取角如何建構了這些犯罪英雄的形象。例如其中有一幕先前被描繪成深不可測的黑道老大,轉過頭來化身成一個平平凡凡拿著快餐外賣的中年人出現在另一個故事分支上,最後還要被變態佬雞姦。另外還有那個大佬女友,一開始被描繪得既危險又誘人,後來卻因為吸毒過量而露出醜態。這種對魅力(charismatic)角色的去神話化,表面上是低俗的嘻笑怒罵,但思想卻遠遠不低俗。.
這就是要搞清楚的概念分歧,形式低俗和思想低俗是兩回事,未搞清楚論者批評的是哪一種就馬上把人歸類為道德潔癖,排斥俗文化,是草率的。但其實縱使賈真的是道德潔癖,又如何呢?藝術評論難不免一定會預設了很強的價值取向,例如拿了金棕櫚獎的 Dancer in the Dark ,我認為是很噁心的矯情之作,有的評論人很買這一套,IMbd 和 Rotten tomato 都評五星,我能拿他們怎麼樣?執著論者的價值取向來反駁,意義不大,只會淪為各爭道德高地。有意義的做法是,指出論者對某些電影片段錯誤詮釋或一些遺漏了的視角,說明論者下的價值判斷是基於對電影不完整的理解上。.
最後最後我要說的是,縱使指出賈鄙夷低俗的態度可憎,也不足以解釋為何這件小事能惹起巨大回響。影評這回事,本來也不是多數香港人關心的,怎麼會忽然對影評質量執著了起來?如果不是中港矛盾的情緒作祟,這件事理應只會像當年《打擂台》的論戰一樣,文化界內茶杯裡的風波罷了。我很高興看到有冷靜的網民理性地整理反駁賈選凝的論點論據,但我認為一篇文章是好是壞不是什麼大事,反而花點點時間反思一下網民一開始的情緒化反應,更尤為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