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August 2014

評 Before Midnight

(原發表於 2013 年 9 月 15 日,本人 facebook)


Linklater 執導的這部戲,我覺得可以用 Abbas Kiarostami 的 Certified Copy(2010)去比較。兩者的主題都是當代婚姻危機,而結構都是以對話推進,沒有事件,而且基本上都是可以分開成兩部份,上半部是男女圍繞著各種話題高談闊論,下半部是雙方直接為切身的矛盾搏鬥。比較之下,Midnight 的上半部就顯得較為拙劣︰ Jesse 和 Celine 的現實矛盾--搬家問題--在一開始就揭示了出來,而午餐對話那幕也把男女性格的矛盾提出來了,但這種議程推進的手法過於直接。 Copy 的表現手法要比較好,男女主角一開始就贗品的價值爭論,在言談之中展示了男女主角的看事物的差異,例如男主角有一種看破世事的高傲,覺得世上沒有什麼事值得困擾,而這個個性又在後來對待侍應的態度上顯露出矛盾、立體的性質。 Midnight 的問題是,導演把矛盾直接用對白向觀眾交待,卻沒有利用到角色本身的性格。在戲裡面我們看到 Jesse 和 Celine 對很多不切身的話題提出了見解,但這些片段結合起來並沒有說明後來的矛盾︰例如 Celine 不斷指責 Jesse 把她囚禁在家務之中,但在先前並無呈現出這些指責的證據,於是就令觀眾覺得 Celine 很找渣,死不斷氣。在 Celine 眼中, Jesse 是個大男人,這個形象和屏幕呈現出來的 Jesse 有很大落差,觀眾難以同情 Celine 的角度。而且,如果男女雙方存在這麼多差異,他們前半部的談論其他人的事時,例如祖父母和朋友的去世,也應該會感到一些暗湧,或至少有一點 disagreement ,但這些可以側面地豐富角色層次的機會都錯過了。

導演可能怕悶著了觀眾,對白進行得非常流暢和急速,也有很多精警幽默的地方,但給予觀眾思考的時間不多。酒店那場爭執應該有二十分鐘以上,但雙方完全沒有任何常見的沉默失語。 Celine 第一次離開房間時,觀眾和 Jesse 一樣都只感到 fatigue ,但這時他們兩人在想什麼?導演沒有給予觀眾詮釋的空間, Celine 馬上又回來繼續爭辯了。這馬拉松式的言語轟炸,很真實,但這是流於表面的真實。更深層次的問題︰ Jesse 和 Celine 在想什麼?如果多一點兩人分開時的長鏡頭,是否能更加表現到內心呢? Celine 第二次離開房間, Jesse 最後決定去找她的時候,經歷了什麼心理轉變? Celine 在外面獨自一人時,在想什麼?是繼續怨憤,還是有點後悔,有沒有感到迷惘?意大利大師 Antonioni 的 La Notte 有一幕就是女主角逃離了冷淡的丈夫,然後在米蘭市郊悵然而漫無目的地閒逛,印象中大概有十分鐘以上, Antonioni 用這無言的一幕呈現了女主角複雜的心,非常經典,這是現在美國片沒有膽量做的。

至於結局,更令整部片流於陳腔濫調。如果你把電影中的精警幽默對白通通剝掉,它的故事就僅僅變成「兩夫妻就搬家問題爭執,進而為生活上的磨擦攤牌,妻子氣憤而逃,最後由丈夫以甜言密語和解」。電影帶出了現實,我們都知道的現實,但是,有沒有提供新視野?

不過,我還是很欣賞 Linklater 沒有廉價地販賣浪漫愛情故事,作為大眾化的美國片, Linklater 也引領觀眾走出了以事件因果推進劇情的類型片模式,也帶出了現實問題,要比一般電影出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